堅守二十年的退伍軍人殯葬師
梨花風起,又是一年清明時。在這個緬懷故人、寄托哀思的時節,人們的目光卻很少聚焦到殯葬師這個職業群體,生命擺渡人的他們沖破世俗偏見,讓逝者安息,給生者慰藉,默默為往生者服務人生的最后一程。
今年45歲的呂景剛,1997年12月應征入伍,因公負7級工傷。退伍安置到永州市殯儀館工作已有二十余年。退伍時,本可以選擇其他更好的單位安置就業,但呂景剛毅然決然選擇殯葬行業,他說:“職業無分貴賤,行業不分高低,為往生者服務,每天在看生死離別,更要懂得熱愛、尊重生命?!闭沁@樣一個曾讓許多人“敬”而“遠”之職業,呂景剛卻干得有板有眼。
呂景剛每天工作日常是與遺體打交道,遺體收斂、遺體整容、遺體火化……這是許多人忌諱莫深的臟活、苦活、累活,他卻一直堅守。他說:“作為一個退伍軍人及黨員,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守一行,用專業讓逝者有尊嚴地離開,能得到家屬認可就知足了。”
(呂景剛主持追悼會儀式)
從業初期,親朋好友都極力反對,勸他換個光彩體面的工作,但他不顧各方勸阻,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初衷“工作無貴賤,堅守既出彩。”親戚擺酒、逢年過節朋友聚餐,也因為他職業的特殊性,大家都逐漸地淡忘了他,交際活動也少了許多。有些時候,親朋好友對他都投入異樣眼光,不愿意和他接觸交往。呂景剛遇到的歧視,聽到的冷言冷語已經太多太多了,也不那么在意。他說:“人生,除了生死之事外,其他的都不算是事。只要努力做到哀有節、葬有禮、喪有儀,大家就會越來越理解、越來越尊重這個行業?!?/span>
(疫情防控期間,呂景剛深夜接運遺體)
“現在,大家對我們也沒有那么忌諱,有時候只是好奇問問,也越來越能理解和尊重我們”呂景剛說。近年來,殯葬業的發展受到了社會各方面重視,省市各級民政部門定期舉辦職業技能與評先表彰活動,不僅提升了殯葬行業的服務質量,肯定了殯葬工作者的勞動價值,也在很大程度增強了社會對殯葬行業的認同度。同時,《尋夢環游記》《入殮師》《人生大事》等電影將鏡頭對準殯葬這個特殊行業,把生離死別呈現在觀眾眼前,不躲避、不渲染,用現實主義的客觀態度呈現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殯葬師這個職業的價值,得到觀眾的喜愛和追捧。
(部分家屬致謝并贈送錦旗)
“不要害怕離別,不要害怕黑夜;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边@是電影《人生大事》中的臺詞,治愈了無數觀影群眾。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像呂景剛一樣的退伍軍人及年輕工作者毅然投身于新時代殯葬改革滾滾洪流中,以赤誠之心、堅守之責,把冰冷的事情變得溫暖,讓生者安心,為往生者畫上美麗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