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清明能否上墳?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永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呂定祿這樣解說
癸卯年的清明將至,又到了祭拜先烈和祖先的時候了,一些在外工作打拼的人都在提前安排行程,準備清明節回老家上墳。但是,忽然之間,網絡上和民間紛紛傳言:“雙春閏二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臨門”等等。這些無根無據的傳言把人們弄糊涂了,難道真是這樣的嗎?
呂定祿主席介紹說,“清明節”只是一個傳統的節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動。據《中庸》記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古人認為人是有靈魂存在的,人死后會通往另外的世界,靈魂需要家人的祭拜和慰問。因此,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會到祖先的墓地祭拜和掃墓,上墳時帶些點心、水果、酒、紙錢等祭品,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希望逝者在另外的世界過得安逸。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會借機整理祖先的墓地,使其更加整潔。這不是迷信,而是中華孝道的表現形式,其目的就是讓后人知道感恩和盡孝,體現了逝者與生者的血脈親情。
那么,為什么又有傳言:“雙春閏二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臨門”,這又是一個什么情況呢?這其實也是一句古老的民間諺語。所謂“雙春年”是指一年有兩個立春節氣。以今年為例,2023年農歷正月十四有一個立春,臘月二十五又有一個立春,所以我們稱之為“雙春年”。出現雙春年是因為閏二月造成的,就是2023年的農歷有兩個“二月”,所以今年就是特殊的“雙春閏二月”。
據古老的民俗解釋,在陰間是沒有閏月的,清明節不能上墳填土。雙春年多出了一個春天,在這樣的年份里面去上墳,尤其是有一位老人已經逝世,另一位活著的老人更不適宜去上墳,因為老人講究“出雙入對”。所以,如果有一方老人已經去世,今年的雙春年清明節,另一位活著的老人就不適宜去上墳了。
但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F在,大部分人都把“雙春閏二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臨門”這句民間諺語的意思給理解錯了,這句話只是說清明節當天不去上墳,俗話說“早清明,晚十來一”“清明祭祀,前三后四”。我們在清明節的前幾天或后幾天去上墳都是可以的。據了解,也有的老輩人講,從來就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民間諺語,說自己年年帶領兒孫在清明節這天祭拜祖先,都幾十年了,照樣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庭幸福,這是一福壓百禍呀!
因此,在民間流傳的諺語中,提到了“閏二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臨門”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僅僅是一種迷信而已。我們知道,農歷和太陽歷有時不會同步,因此會出現閏月的情況。但是,閏月只是日歷上的一個調整,與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沒有任何實際聯系。同樣,清明節只是一個日期,如果在這一天祭拜祖先,也不會因為閏月而帶來任何不祥的后果。
此外,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祭祀祖先是一種重要的傳統文化習俗,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我們可以在不迷信的前提下,合理地選擇時間和方式,比如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在清明節的前幾天進行祭祀活動,或者改變祭祀的方式和形式,讓祭祀活動更加符合現代人的生活和文化。
總之,“閏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臨門”這種說法是一種迷信,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更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以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來看待這個問題。自古清明就是“祭祀”的日子,閏月的出現和歷法有關,和其他的沒有一毛錢關系。
呂定祿主席介紹說:“閏二月可以掃墓祭祖。因為清明節不是按照農歷來的,就算是清明節正處于閏二月,該祭祖的還是祭祖,該掃墓的還是去掃墓?!薄扒迕骷雷娴囊饬x就是寄托哀思、感恩先人,只要心里有祖先,心存一顆感恩的心,何時上墳祭祖,大家也沒有必要去糾結太多?!?/span>